- 菁英資本圈
- Posts
- 成功人士的早晨習慣
成功人士的早晨習慣
打造真正推動人生前進的晨間時光

聽著,你不需要什麼瘋狂的三小時儀式來贏得一天。
你需要的是一個能讓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並維持下去的系統。
有一個原因,為什麼那些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的人會像保護黃金一樣保護他們的早晨。
不是因為他們迷戀於完成某些愚蠢的清單。
而是因為他們知道那幾個小時的真正價值:
它們能創造槓桿效應。
而現在,在 2025 年,一切都在搶奪你的注意力,能搞懂如何讓早晨發揮最大效益的人,才是真正佔盡優勢的人。
這一期內容將解構所謂“完美”晨間例行的真正模樣——不是理論上的,而是實際生活中可行的。
因為你在網路上看到的大多數晨間例行,不是毫無意義的浮誇美學,就是僵硬到任何人熬夜一次就會放棄的那種。
這裡告訴你怎麼建立一個真正適合人類的晨間系統,同時仍能給你你想要的專注力、清晰度與紀律。
第一步:用「系統」醒來,而不是靠「意志力」
如果你每天隨便起床,然後無意識地滑手機 40 分鐘,沒有什麼生產力技巧能救你。你怎麼開始你的一天,會影響接下來的一切。
但這裡有個沒人說破的真相:早晨其實是從前一晚開始的。
這代表你要:
有一個固定的起床區間(不是一定要精準到分鐘)
手機不要放在床邊
事先清楚知道自己早上前 30 分鐘要做什麼
我不是叫你加入什麼「早上五點俱樂部」,而是說——你必須要有一致性。
一致性才是魔法發生的地方。即使你是早上 8 點甚至更晚起床,只要固定下來,你的大腦會適應節奏。你會醒得更快、更清醒。
睡前先幫自己鋪好勝利的路。把衣服準備好,營養補充品擺好,桌面整理乾淨。不要把決策留給你剛起床的腦袋。那正是滑手機滑到停不下來的起點。
第二步:動起來,喚醒你的大腦
這不是在說什麼「練出腹肌」的目標,而是喚醒你的系統,不要讓你一早的兩小時像在迷霧中度過。
動起來 = 清晰思維。就這麼簡單。
散步 20 分鐘、簡單的健身房鍛鍊、房間裡做點伏地挺身和深蹲,隨便都好。
你的神經系統會開始切換檔位。血液開始流動。多巴胺和能量湧現。突然之間,你本來想拖延的事情不再那麼難啃了。
而且,這就是第一個「小勝利」發生的時候。有了第一個,你就比較容易去追求第二個、第三個。
第三步:在你「接觸世界」前,先靜下來
大多數人一起床就開始接收別人的世界:訊息、通知、一堆雜七雜八的資訊。
然後他們又納悶,為什麼自己沒辦法專注,或總是焦躁不安。
如果你想讓這一天過得更有方向,就要有意識地選擇早上讓什麼進入你的大腦。從寧靜或專注開始,而不是別人的噪音。
這可以是:
看幾頁能激發思考的書
花五分鐘寫下腦中所想
安靜地坐一會兒,跟自己待在一起
錄個語音給自己,說說今天想怎麼活出自己
你不需要冥想一小時。你只需要在聽別人說話前,先聽見自己的聲音。
這才是真正「定向」的時刻。但大多數人都跳過了。
第四步:用一個儀式,向大腦發出「該專注了」的信號
你的大腦需要一個明確的信號,知道該進入工作狀態了。
這時候,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儀式」就能派上用場。不是為了看起來很酷,也不是為了發 Instagram,而是為了創造真正的心理清晰度。

我的習慣很簡單:
泡咖啡
坐到書桌前
打開今天的計劃
不放音樂,不碰手機
直接開始工作
你做得越多次,它就越自動化。
你也可以這樣做:
點個蠟燭、打開筆記本
吃完營養品、戴上耳機
打開特定文件並全螢幕顯示
把這件事變得簡單到不可能失敗。重點是,讓你的一天第一段「深度工作時間」變成絕對不能妥協的事,而不是「如果有空再做」的那種選項。
第五步:一開始就處理最困難的事
你的能量不是無限的。到了下午,大部分的決策力和專注力都會消耗得差不多了。
早上,就是你對重要事情做出真正進展的最佳時機。
所以別再一開始就回信、處理小事、修修改改或做行政雜務,直接攻頂——去做那個最關鍵的任務。
寫出一段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規劃重要策略
創造新東西
做重大決策或打那些你一直拖的銷售電話
一個任務。不切換,不分心,不檢查其他東西。
如果你能完成這個時間段的任務,就算接下來整天一團亂,你也已經前進了一大步。
這就是早晨的力量:只要善用,它保證你每天都有進展。
可選加成(在基礎穩固後再加上)
一旦你把核心例行建立好了,可以依照你的目標加入一些額外元素。
以下是我自己實測過、也看到高效人士常用的幾個方法:
冷水澡:超級刺激多巴胺,整個人立刻清醒
快速視覺化:幫助你重塑自我形象,聚焦目標
超快目標設定:寫下今天的 3 個小勝利,30 秒搞定
每日追蹤:追蹤重要的東西(健身、產出、收入等)
早晨日曬:早上在外面曬個 5–10 分鐘,幫助調節生理時鐘
但我自己的原則是:別加任何會讓基礎變複雜的東西。
你的晨間例行應該讓你感覺「更專注」,而不是「更焦慮」。
避免這些陷阱
這些是我常見會破壞節奏的幾個地雷:
過度複雜
如果你的晨間例行有 14 個步驟,只要生活一亂你就會整個放棄。模仿網路上的別人
你的例行應該配合你的目標、你的能量水準、你的實際生活,而不是某個網紅在峇里島拍的早晨Vlog。太常變動
至少堅持一個版本 3 到 4 週,再做微調。別每個星期一都重頭來過。

實際範例:我的晨間流程
這是我大多數早上的流程(整體花大約 30 分鐘):
起床時間:大約早上 9 點
不碰手機,先喝水 + 咖啡因
簡單伸展
曬太陽 15–20 分鐘
開始煮咖啡,同時打開筆電
規劃出今天最重要的 1–3 件事
進入第一個深度工作時段(通常是寫作或策略工作)
就這樣而已。我在 9:30 就完全進入狀態,10:00 前就已經深度投入。
沒有多餘的東西。沒有分心。只有前進。
最後的想法
你不需要完美的早晨,你需要的是一個你能每天重複的流程,能清空你的頭腦、讓你聚焦,並啟動你的一天。
如果你能一週贏下五個早晨,你會發現自己一個月的進展,勝過很多人一整年的生活。
所以打造屬於你的版本。讓它貼近你的生活。保持簡單明確。然後,每天都準時出現。
隨著時間推進,那種安靜的穩定感會慢慢累積起來。你想要的生活,就會開始一點一點地,在每一個早晨裡成形。
很快再聊,
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