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菁英資本圈
- Posts
- 改變我整個策略的一項產品
改變我整個策略的一項產品
在有觀眾和品牌之前,有一項產品讓我掌握了主導權。你今天就可以複製這個架構。

大多數創作者試圖靠「成長」來獲得自由。
他們發更多內容、寫更多文字、每天出現、拼命產出,彷彿內容本身就是產品。
但轉變在這裡:
內容是燃料,
產品才是火焰。

在你擁有一個能讓人購買的產品之前——一個簡單、有用、可複製的產品——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建立在「租來的能量」上。
演算法一變,你的觸及率就垮了,一切又回到原點。
對我來說,第一個真正產生槓桿的火花來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在 Instagram 上販售的一款 300 元的濾鏡模板。
它不華麗,一開始甚至稱不上是「被動收入」。
但它有銷售,而且是持續地賣出,賣給陌生人。
這改變了一切。
它讓我明白:我不需要一大群觀眾、不需要完整的產品線,也不需要什麼高級銷售漏斗。
我只需要一個能解決真實問題的產品,哪怕這個問題很小。
大多數創作者對「槓桿」的誤解
他們把內容當作目標,
把成長當作引擎,
追逐能見度,而不是掌控力。
但沒有產品的成長,只是沒有回報的注意力。
你等於在免費打工,只希望有一天這個品牌能變現。
這當然有可能成功——但它很慢、很隨機、也非常耗人。
真正的槓桿,是你打造了一樣東西一次,而它持續為你工作。
那就是我的濾鏡預設所做的事。
最簡單的槓桿,也是我打造過最重要的一個。
改變我人生的法則:
這是我過去學到的:
一個產品.一條漏斗.一個結果.
1 個產品 → 保持簡單。不是什麼龐大的課程,只是一個數位工具、模板或解決方案。
1 條漏斗 → 一開始我甚至沒有設電子郵件系統。就只是「個人簡介連結 → 付款 → 自動交付」。
1 個結果 → 對我來說,是讓人們的影片和照片馬上變得更專業、乾淨。不需要調色技巧或設計能力。
這個產品不只是賺了錢,
它創造了動能。
為什麼一開始「小」比「大」更重要
你可能會想,一個 300 元的濾鏡有什麼意義?
但這種心態才是陷阱。
大多數人都在等著發表一個「大計畫」,
但其實,小產品能帶來快速的驗證、快速的回饋、快速的前進動力。
這個預設幫我完成了幾件重要的事:
驗證了利基市場
人們真的想要那種視覺風格,我有了實證,而不是理論。培養了買家
他們不再只是粉絲,而是客戶。這改變了一切。導引了內容方向
我的內容不再只是為了觸及,而是為了對的觀眾。建立了信心
當你靠自己創造的東西賺到第一筆 3000 元,整個能量會改變。你不再尋求許可,而是開始打造。
這就是關鍵:
一個小勝利 > 一個大計畫。
槓桿型產品的解剖圖
如果你心裡在想:「好吧…但我到底該賣什麼?」
這裡有一個有效的框架:

1. 解決一個明確的需求
別想太多,直接問自己:
「人們常常會來詢問我什麼?」
那就是你的產品主張。
2. 讓它快速產生價值
別做四小時的長課程。買家應該能在幾分鐘內或 30–60 分鐘內看到成果。
3. 以清晰的格式包裝它
像是:
PDF 教學手冊
Canva 模板
Swipe file(可直接套用的文案)
Notion 模板
濾鏡素材包
Loom 錄影教學
等等。
4. 明確命名
說明它的功能,直白一點。別試圖聽起來聰明,要聽起來很有幫助。
從 $0 到 $1K 的銷售漏斗(簡單啦)
這是你第一次啟動銷售系統的方式,即使你只有不到 1000 名粉絲:
用一個週末做完它
使用你熟悉的工具(Canva、Notion、Photoshop),保持簡潔。上傳到 Portaly/Gumroad
設定價格(300 - 600 甜甜價),讓結帳流程簡單流暢。寫三篇核心貼文
貼文 1:我以前在什麼方面卡住了
貼文 2:我為了解決它,做出了什麼
貼文 3:這個產品如何幫助了其他人
私訊追蹤你已久的粉絲
初期的動能是手動打造出來的,這不是失敗,是市場調研。在賣出 10–15 份後釋出免費引流贈品
現在,你的產品就能變成一個完整生態系的基礎。
額外加碼:內容 → 轉換的循環
當你擁有了產品後,用這個簡單循環,讓每一則內容都能發揮作用:
教學一小段問題(教育)
分享你過去的痛點或過程(連結)
暗示你的產品是什麼捷徑(轉換)
當每則內容(即使只是潛移默化地)指向一個產品時,
你的品牌就開始自動運作。
真正的轉變
那個濾鏡預設,是我第一次賣出去的產品。
但它教會我的,比任何書、課程或貼文都多。
它不只是關於收入,而是關於清晰度。
從「創作者」轉變為「打造者」。
從為了按讚而發文,到為了自由而建構系統。
一個產品。
一個成果。
一台可重複運作的引擎。
其他的一切——系統、觀眾、更多產品、漏斗——都是後來才加上的。
但真正的槓桿,始於一個小產品。
一個真實的產品。
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產品。
所以,如果你一直在發文,卻沒有任何產品可賣,
或是你在等「品牌先做好再開始」…
別再等了。
先點火。
燃料會跟著來。
很快再聊,
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