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菁英資本圈
- Posts
- 如果我失去一切,我會這麼重新開始賺錢
如果我失去一切,我會這麼重新開始賺錢
沒有觀眾、沒有資本、沒有人脈。這是我會用來從零開始重建的清晰且具戰術性的計劃。

如果我一無所有
假設明天你醒來,一切都沒了。
你的收入沒了。
你的觀眾群清零了。
你的人脈網絡、客戶、導師,通通不復存在。
你只剩下一台筆電、一條網路線,和跟其他人一樣的 24 小時。
你會怎麼做?
大多數人在歸零的時候會卡住。他們驚慌地滑 YouTube,搜尋「如何在網路上賺錢」,結果被五花八門、彼此矛盾的策略搞得更加迷惘;或者乾脆說服自己「我還沒準備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帳單開始堆起來。
我曾經也差點落入那種處境。
在事業初期,我眼睜睜看著存款比預期還快地見底。
我以為自己有「安全網」,但那種感覺就像沙子從指縫間滑走。
當你面對現實、現金流歸零時,什麼品牌理論、行銷漏斗、公開打造事業……這些聽起來很棒的策略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行動。
快速、簡單、有目的的行動,能讓你重新開始賺錢。
所以,假如我今天失去了一切:沒有觀眾、沒有資金,甚至連可以求助的人都沒有——
這就是我會採取的清晰、具戰術性的計劃,目標是從 $0 賺到 $1,000 美金。
為什麼這很重要
大多數說想要在網路上賺錢的人,最後都沒做成。
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
也不是因為他們缺乏才能或創意,
而是因為他們卡在一個危險的循環裡:
他們想太多,非得找出「完美利基市場」或「最佳平台」才肯開始。
他們試圖一步到位,還沒走第一步就想規劃好後面十二步。
更糟的是,他們花好幾週看教學影片,卻自欺欺人地以為那是在進步。
同時,時間悄悄過去,動力逐漸消失,他們的夢想也在一堆理論的壓力下悄悄死去。
這裡有個讓人不舒服的真相:
最快在網路上賺到 $1,000 的方法,不是打造完美品牌、設計行銷漏斗、或追求爆紅,
而是用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去採取不完美的行動。
當你處於「歸零」狀態時,你不需要規模,不需要投資人,甚至不需要觀眾。
你需要的是——現金流。
那第一筆 $1,000 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它不只是錢,它是證明你能把技能變成收入的證據。
它是點燃自信、動能與槓桿的火花,推動你接下來的一切。
而一旦你做到了,你看待金錢的方式將永遠不同。
所以,讓我們來逐步拆解——如何實際做到這一點。
從 $0 到 $1,000 的計劃
這就是行動藍圖:

如果我明天失去一切,我會這樣重新在線上賺回第一筆 $1,000,沒有觀眾、沒有高級工具,也不求人幫忙。
目標不是讓內容爆紅。不是建立品牌,更不是當什麼網賺導師。
目標是讓現金盡快流動,好讓我可以喘口氣、重新投資,並開始累積動能。
第一步:盤點你的技能(不要掉入「找利基市場」的陷阱)
大多數新手會浪費好幾個月去找「完美利基」。別這麼做。
你賺到第一個 $1,000 並不需要什麼天才點子。你只需要幫人解決小而具體的問題,這些人會心甘情願地付錢,因為你讓他們的生活更簡單。
我會這樣開始:
問自己三個問題:
別人平常會問我什麼建議?
有哪件事我做得比大多數人快或更好?
有哪些問題我能在七天內解決?
初階技能範例(不需要證照):
Canva 設計 → 為小型商家販售 Instagram 貼文模板
Notion 整理 → 製作並販售「每日生產力儀表板」模板
ChatGPT 提示設計 → 為教練/創作者打造工作流程用的自訂提示詞
健身知識 → 為忙碌族群提供 7 天居家訓練計畫
中階技能範例(有些經驗):
社群媒體管理 → 提供 $50 的 IG 自介與內容策略簡易評估
Email 文案撰寫 → 撰寫 3 封歡迎信,收費 2000 元
數位插畫 → 製作 5 個 IG 精選限動封面,每套 1000 元
進階技能範例(專業等級):
網站設計 → 為在地商家提供 6000 元的小型網站優化服務
影片剪輯 → 為創作者提供 4500 元的短影音剪輯包
廣告投放 → 提供 Facebook/IG 廣告檢查與設定服務 8000元
📌 小提醒:
別把這件事想得太複雜。你的目標不是找到人生使命,
而是找到一個夠小、可以快速解決、同時又有價值的問題,讓人願意付錢少受點苦。
第二步:把技能包裝成微型產品
一旦我確認好技能,我會把它包裝成一個平價、具體、交付快速的產品或服務。
第一個產品/服務的目的不是規模化,也不是建立被動收入,
而是證明你能用一項技能換到現金。
數位產品範例(300至1500元):
電子書:「我如何在 30 天內把 IG 粉絲從 0 增加到 1000」
Notion 模板:「創作者內容日曆」,售價 600元
Canva 設計包:10 張 IG Reels 預設封面 700元
迷你課程:「7 天內獲得第一位自由接案客戶」,影片版 1200元
簡易服務範例(1000至4500元):
幫你優化 IG 自介與前 3 篇貼文 → 1500元
幫你設定 email 歡迎流程 → 3000元
幫你設計 5 則社群貼文 → 2200元
幫你規劃第一個數位產品與定價策略,進行 1 小時 Zoom 輔導 → 3500元
📌 小提醒:
最好的微型產品有以下特點:
具體清楚(像「IG 自介優化」就比「社群顧問」具體)
快速交付(這階段不是要你打造什麼半年線上課程)
價格容易接受(數位產品落在300至1500元,服務則是1000至4500元)
第三步:沒觀眾也能找到第一批客戶
你不需要 1 萬粉絲來成交第一筆訂單。你需要的是曝光機會,以及主動聯繫的行動力。
我會從這些地方著手:
搜尋你目標領域的小商家、教練或創作者
真誠地留言互動(不要像機器人)
傳送以價值為優先的私訊
📩 私訊範例:
「嗨 [名字],我注意到你的 IG 自介沒有很清楚地說明你是做什麼的。我最近在幫小型創作者調整自介來吸引更多粉絲。我可以免費給你一個建議想法,你有興趣嗎?」
提供價值 → 建立信任 → 再提出服務
找 2–3 個跟你的技能有關的討論版
認真回答問題,只有在真的相關時才提到你的服務
Discord / Facebook 社團
加入你的目標客戶所在的社群
多發有幫助的內容,先貢獻,再自然地提到服務/產品
📌 小提醒:
這階段的目標不是 1,000 個買家,
而是找到 3–5 位願意付錢的人,好讓你有動能與見證可以展示。
第四步:把初期收入再投資
當你賺到第一筆線上收入,不要隨便亂花。
要再投資到能讓你工作更有效率的工具上:
Gumroad 或 Portaly:用來販售數位產品
ConvertKit 或 Beehiiv:開始建立 email 名單
Canva Pro 或 Notion Pro:升級設計與工作流程
然後建立簡單的系統:
在 IG 設一個精選限動,展示你的服務/產品
建一個「個人連結頁」,讓人能直接下單不需私訊
用 Google Drive 或 Gumroad 自動交付你的產品/服務
📌 小提醒:
這個策略不會讓你一夕致富,
但它能讓你建立一個不必追著每一筆錢跑的系統。
當你成功賺到第一個 $1,000 美金,你會有一個關鍵領悟:
「我能從一無所有中創造出價值。」
從這裡開始,真正的槓桿效應才會出現。
現實中的殘酷真相
讓我說實話:
大多數讀到這篇內容的人,永遠不會採取行動。
不是因為他們懶,
也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到,
而是因為他們上癮於規劃與吸收資訊。
他們會把這封信存起來、截圖流程、邊看邊點頭。
然後——繼續滑 IG、看 YouTube 教學影片,
或者繼續等那個所謂的「最佳時機」。

真相是:沒有所謂「完美時機」。
沒有什麼祕密戰術。
也沒有任何程度的「想太多」,能讓開始這件事變得不那麼不舒服。
當你還處在 $0 的時候,你不需要:
一套能讓你爆紅的 IG 策略
漂亮的 Logo 或品牌視覺
一台 $1,000 的 MacBook
一萬名粉絲在替你加油
你只需要一件事:進場。
你賺到的第一個 $1,000 不會很體面,
你的提案可能不夠完美,
你甚至可能要發 20、甚至 200 封私訊,才會有人回你一句「好啊」。
但每一個小小的成交都會改變你。
當那筆款項進入你的帳戶,
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我真的能從零創造財富。」
這已經不只是錢的問題,
而是動能的開始。
如果你還在等「準備好」的感覺,那你可能會等一輩子。
輪到你了
今天,別等明天,也別拖到下週。
在一天結束前,做一個小動作,讓自己從「想」跨出到「做」。
寫下一個你可以轉化成簡單服務的技能
草擬一個你能在 48 小時內完成的 $25–$50 微型產品
傳訊息給 5 個你認識的人,主動提出幫他們解決一個問題
別想太多規模,也別再煩惱品牌形象。
你唯一的目標就是:證明你能創造價值,並從中獲得報酬。
動能不會從思考中誕生,
它來自於行動。
開始吧。
從小事開始,從不完美開始,從現在開始。
結語思考
開始最難的地方,其實不是執行的工作。
而是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的那一刻。
如果你能用手上僅有的資源採取行動——沒有觀眾、沒有資金、沒有安全網——那你已經領先 99% 的人。
很快,我會分享一個讓這個轉變更容易的工具。
我正在打造一個專屬社群,給像你這樣:
有野心、有頭腦,也受夠了空談理論的人。
這是一份我希望當初從零開始時就能擁有的藍圖。
在那之前,請先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你必須在接下來的 30 天內在線上賺到 $1,000——
你第一步會做什麼?
時間不多了。
很快再聊,
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