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菁英資本圈
- Posts
- 重啟你的大腦 邁向財富
重啟你的大腦 邁向財富
這是一種幾乎沒有人談論,但每一位富人都曾經歷的思維轉變。

大多數人都想賺更多錢,
但幾乎沒有人真正像那些賺得到錢的人一樣去思考。
他們更努力、設立目標、讀書學習,
但內在的思維模式,卻總是在與他們作對。
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
而是因為他們對金錢、自我價值、風險與成功的潛在信念,
正悄悄拖慢整個系統。
關鍵在這裡:
你無法靠努力擊敗一套「不支持財富」的信念系統。
你得重新連接你的大腦迴路。
大多數人都在運行「讓自己一直沒錢」的程式

你從小就聽著這些話長大:
「錢不是長在樹上的。」
「要保守一點。」
「要知足常樂。」
「別太有野心。」
「有錢人都很貪心。」
你從不質疑,因為這些話無所不在。
來自家庭、學校、文化,甚至朋友。
然後到了 23、26、或 31 歲,你突然決定你想要自由,
你想創造、想賺更多,
但你腦袋裡的「作業系統」卻仍舊根植於匱乏與恐懼。
於是你正試圖創造財富……
卻是用一套從來不是為了創造財富而設計的信念來運作。
你需要做出的「財富轉換」
人們從「努力賺錢」到「真正擁有富人思維」之間,
會出現一個非常真實的轉變時刻:
那就是 ——
你不再只關注東西的「價格」,而開始關注它們能「帶來什麼」。
匱乏思維:
「這工具每個月要 49 美元。」
「這個課程太貴了。」
「這本書不值得那個價。」
「我才不會付錢請人告訴我網路上找得到的東西。」
富人思維:
「如果這工具每月幫我省下 10 小時,它就值得了。」
「如果這課程能讓我少走一年的彎路,花再多也划算。」
「如果這位教練能幫我拿下一個客戶,我馬上回本。」
這個轉變看起來微妙,
但它會改變一切。
因為真正富有的人,不會執著於「失去什麼」,
他們會精算「能得到什麼」。
他們的思維從「成本」轉向「價值」
從「保留」轉向「擴展」

我人生中的真實案例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一直猶豫要不要投資一個能自動化我一半工作流程的工具,
月費大約是3000元。
我不斷對自己說:
「等我負擔得起再說,我先手動處理就好。」
「現在還不需要啦。」
「這東西我自己應該也能搞定。」
但事實是:
這種信念讓我付出的代價,比那個工具本身貴得多。
我每週都花好幾個小時在處理那些本該自動完成的事情,
那些時間本來可以用來優化我的產品、發佈內容,或是跟進潛在客戶。
最後我終於下定決心購買,
兩個月後我發現:我賺得更多,付出的努力卻更少,
就只是因為我讓系統幫我做重的那一部分。
並不是因為那個工具讓我變有錢,
而是因為我終於不再像個「怕輸的人」在行動,
而是開始像個「預期會贏的人」在做決策。
如何重新程式化你的大腦,邁向財富 ?

從這裡開始:
1. 檢視你的反應模式
每當你對「投資自己」「請人幫忙」「花錢換效率」感到抗拒時,停下來想一想:
這是出於恐懼,還是理性?
大多數時候,那只是恐懼偽裝成了理性。
2. 別再把一切都當作成本
開始問自己:「這會為我創造什麼可能性?」
省下的時間、重新分配的精力、更快的成果——這些才是價值。
富人花錢是為了壓縮時間;窮人拖延,最後花更多代價。
3. 想像你的身分,而不只是你的收入
金錢會跟隨你的思維模式。
但思維模式,是建立在你對「自己是誰」的認知上。
開始這樣思考:「那個月收入 $X 的我,在此刻會怎麼做?」
然後現在就這樣做,而不是等到賺到錢才開始。
最後的提醒
每個人都在講技巧:
銷售漏斗、內容行銷、打造產品……這些確實重要。
但如果你的底層基礎有裂縫,這些東西都撐不住。
如果你和金錢的關係是建立在恐懼、逃避或罪惡感上,
你會不知不覺地破壞自己的進展。
重新程式化你的財富思維,不只是正向語錄,
而是一連串真實的決定,
而決定,來自你的思考方式。
🧠 升級你的思維,收入自然會跟上。
很快再聊,
子揚。